在铆焊安装作业中,质量保障与安全防护是两大核心任务,它们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、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。
质量保障是铆焊安装的生命线。首先,在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质量策划。根据工程的设计要求、相关标准规范以及以往的施工经验,制定全面的质量计划。质量计划应涵盖从材料采购、检验,到铆焊工艺的确定、人员培训,再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最终的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。例如,在大型钢结构建筑的铆焊安装项目中,质量计划要明确规定每种钢材的采购标准、每道焊缝的焊接工艺参数、每个铆接部位的质量检查标准等,确保整个施工过程有章可循。
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,如前文所述,要严格把控铆焊材料与母材的质量。对采购的材料进行严格的入场检验,包括检查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、力学性能测试等。对于不合格的材料,坚决予以退回,严禁用于工程施工。例如,在焊接不锈钢管道时,如果发现焊丝的化学成分与标准不符,即使外观无明显缺陷,也不能使用,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焊缝的耐腐蚀性下降,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。
在施工过程中,要加强对铆焊工艺的监控。对于每一道铆接和焊接工序,都要按照既定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,并进行实时的质量检查。例如,在手工电弧焊过程中,要随时检查焊接电流、电压是否稳定,焊工的操作手法是否规范,焊缝的成型是否符合要求等。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,要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,如对焊缝中的气孔、夹渣等缺陷,要及时清除并进行补焊,确保焊缝质量。同时,要做好施工记录,记录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情况、质量检查结果等,以便追溯和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源。
质量验收是质量保障的最后一道关卡。根据工程的性质和设计要求,采用合适的质量验收方法,如外观检查、无损检测、力学性能测试等。对于重要的结构部件,如桥梁的关键节点、压力容器的焊缝等,要进行 100% 的无损检测,确保内部质量无缺陷。例如,在核电站的管道系统铆焊安装后,要采用多种无损检测方法(如射线探伤、超声波探伤、涡流探伤等)对焊缝进行全面检测,因为任何微小的焊接缺陷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核泄漏事故。
安全防护措施在铆焊安装中同样不容忽视。铆焊作业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,如弧光辐射、高温烫伤、有害气体和粉尘吸入、触电等。针对弧光辐射,焊工必须佩戴合格的焊接面罩,面罩的遮光号应根据焊接电流的大小进行选择,一般焊接电流越大,遮光号越高。例如,当焊接电流在 100 - 300A 时,可选用遮光号为 7 - 9 的面罩,以有效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免受弧光伤害。
为防止高温烫伤,焊工要穿着长袖工作服、防护手套等,工作服应采用防火、耐高温的材料制作。在焊接过程中,要避免身体直接接触高温的焊件和焊接熔池。例如,在手工电弧焊时,刚焊完的焊缝温度很高,不能立即用手触摸或在附近放置易燃物品。
对于有害气体和粉尘的防护,要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。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,及时排除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(如一氧化碳、臭氧、氮氧化物等)和金属粉尘。同时,焊工要佩戴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,减少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吸入。例如,在密闭空间内进行铆焊作业时,必须配备强制通风设备,并对作业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监测,确保在安全范围内。
触电是铆焊作业中的另一个重大安全隐患。要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设备的电气绝缘性能良好。焊接电缆应无破损、老化现象,连接应牢固可靠。焊工在操作时,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,避免在潮湿环境下或身体带水时进行焊接作业,防止触电事故发生。例如,在雨天露天作业时,如果焊接设备漏电,而焊工又未采取防护措施,很容易发生触电危险。
此外,还要对铆焊安装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。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,划分作业区域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。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,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例如,通过安全培训,让施工人员了解各种安全隐患的危害及预防措施,掌握急救知识,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自救和互救。
总之,在铆焊安装工作中,质量保障与安全防护是紧密相连、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。只有在确保质量的同时,做好安全防护工作,才能实现铆焊安装工程的顺利进行,为社会创造更多优质、安全的铆焊结构产品。